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1的文章

親人握住病人的手 減痛效果跟止痛藥一樣強 - 高雄殯葬業推薦高雄慈愛禮儀

圖片
2019-12-06 15:11 住院時光,無論醫護人員多親切、照顧多好,都叫病人驚恐,覺得有壓力。但醫學研究指出,若住院病人感受到疼痛時,有伴侶或親人在旁握住手,減痛效果跟服用市售止痛劑一樣強。 醫學研究指出,若住院病人感受到疼痛時,有伴侶或親人在旁握住手,減痛效果跟服用市售止痛劑一樣強。(取自推特) 眾多醫學文獻指出,病人在生病及復元期間,有人陪伴,可大大減低疼痛、預防傷害性發炎,甚至可能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。 英國「皇家志願服務」(Royal Voluntary Service)慈善組織對200名護士進行調查,發現完全沒有人探視的病人較不可能遵守醫囑,住院往往較久。但有人在場相陪,就有助於病人健康嗎?抑或此中秘密在於肢體接觸? 以色列海法醫院進行的研究,取得有人陪護可減痛的最明確證據。數十位女性志願接受實驗,讓學者把燒熱的金屬塊碰到她們手臂。第一次實驗時,女性的丈夫或伴侶就站在一旁,但沒有皮膚碰觸。第二次實驗時,她們的愛人獲准握住或輕拍她們的手。結果發現,即便愛人近在咫尺,沒有接觸,對疼痛並無影響,但若有接觸到受測者的皮膚,痛感減少約一半。 科學家們指出,這種「愛人導致的止痛」對很多病人而言,力道強如市售止痛藥。 但究竟發生什麼事,而克服痛覺呢?科羅拉多大學布德分校對有壓力的病人進行研究,分析他們握住愛人的手,那時生理跡象有何變化。 結果顯示,病人及伴侶沒接觸時,呼吸、心跳及腦波全然相異。但握住手,那三項測量值就協調起來,心跳搭對,呼吸速度相同,甚至腦活動都同步。科學家相信,這種同步激發大腦產生止痛訊號,而減少疼痛不舒服。 資料來源引用: 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0561/4210002 高雄禮儀公司費用 ,   高雄禮儀社 ,  高雄葬儀社推薦 ,  高雄禮儀社推薦 ,  高雄生命禮儀公司,  高雄殯葬業 ,  高雄葬儀 ,  高雄殯葬公司推薦 , 高雄喪葬費用了解 , 高雄葬儀社 ,  高雄殯葬公司,  高雄禮儀公司推薦<<高雄慈愛禮儀社>> 莊元俊  0971-155622   0921-256767 以FB私訊傳送訊息: m.me/tszai0971155622 歡迎光臨慈愛禮儀官方網站: https://tszai.com.tw/ 慈愛禮儀FB粉絲團: https://www.f

照顧臨終病人30年的豁達!台大醫師姚建安:善緣無論長短都珍惜,無緣的人笑笑就算了 -高雄葬儀社推薦高雄慈愛禮儀

圖片
2021-04-18 圖/50+FIFTY PLUS 文/陳莞欣 攝影/日常散步・李盈靜 編按:面對死亡,才能理解活著的意義。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,長期投入安寧療護領域。在30年的時間內,他看遍形形色色的臨終。在生命的最後,所有煩惱都無足輕重。見一眼所愛的人、嚐一口喜歡的美食,就能帶來莫大的喜悅。「理解了死亡,你就會去愛生命中看似平凡的分分秒秒。」他說。 醫院裡有個關於「安寧臉」的傳說:如何在一群穿白袍的人當中,找出安寧病房的醫師?先問看起來特別慈眉善目的那位就是了。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給人的第一印象,讓這個說法增加了不少可信度。初次見面,他與我們素昧平生,但笑容親切,一點也沒有醫學中心「主任」的架子。在大眾刻板印象中,安寧病房盡是末期患者。醫師、護理師等工作人員,天天與死神打交道,怎麼可能笑得出來? 因為, 真正的樂觀,是看過人生風雨後的釋然。 30年的緩和醫療病房生涯,讓姚建安見證形形色色的臨終。 他最大的體悟是死亡並不恐怖,遺憾的是在世時沒有好好活過。 若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把握每次相聚的緣分,「死亡隨時發生,我都能接受。」他說。 菜鳥醫師的震撼教育 為何盡力救人卻換來無言結局? 姚建安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,30多年前,醫學院的教育不談死亡,只談如何救活病人。各專科定期召開「病例檢討會」,討論患者過世、無法治癒的原因。「從失敗中學習是好事,只是我們會有個錯誤認知,覺得病人走了就是醫療的失敗。」 實際進入醫院工作,死亡發生得更頻繁了。住院醫師第2年,他剛好在腫瘤科值班。夜裡護理師對著他大叫:「姚醫師快過來,病人快不行了!」那是一位60歲的乳癌患者,突然心跳停止,情況危急。 接下來的情節就像電視劇一樣,他連隔離衣都來不及穿,直接跳上病床幫患者做心肺復甦術(CPR)。一壓胸腔,患者手術的傷口裂開,大量鮮血噴濺而出,染紅了白色的醫師袍。但是CPR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,他和護理師、實習醫師輪流按了30分鐘,心電圖仍是一條直線。但看護不斷懇求:「再壓10分鐘,家屬還在路上!」 「我們都說這叫『social CPR』,只是讓家屬覺得病人好像還活著,其實她早就走了。」 事隔多年,姚建安感歎地說。故事的最後有個反高潮的結尾。家屬人來了,但傷心欲絕。他們一點也沒有因為醫師努力搶救而感到欣慰,只有毫無準備的懊惱與悔恨。 患者走了、家屬傷心、醫護人員挫敗。明明盡了力,為